按:在主耶稣上十字架之前膏主的女人,在圣经上是特别突出的人物,主对她的评价也是最高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
但是查考膏主的女人这个题目的时候,必定会碰到这样一个难题:那就是新约圣经里至少提到两个膏主的女人,一个是路加福音第七章记载主刚出来传道时膏主的“罪人”,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当主耶稣快上十字架的时候在伯大尼膏主的那个女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伯大尼的马利亚”。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女人,那就是第一个看见复活主的妇人:“抹大拉的马利亚”。圣经记载,她起初也同样不能相信主的复活,反要去膏主的身体,却没有膏到,因为主复活了。没想到,这位“死守”主身体的“抹大拉的马利亚”竟成了看见复活之主的第一人,抢在了因不信而离开耶鲁撒冷在以马忤斯停留的两个门徒,和因恐惧而躲在马可楼不敢见人的11个使徒之前。
头两个女人到底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还是一个人以两种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圣经里?另外,要膏主却没膏成主的抹大拉的马利亚与她们两位有什么关联?回答这些问题,对我们认识主在我们身上工作的三个层次有极大的启示。我们从《夜间的天露》中,将8月5日到12日的完整信息摘出来,以饗读者:
8/05
抹大拉的马利亚和伯大尼的马利亚,是圣经上两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一般而言,人们都以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人。然而,从对圣经原文的查考,我们发现这两个马利亚,实际上是同样的一个人。
首先,我们看一下如下的经文: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路7:37-38)
这一个女人是谁?
在讲了这个女人之事后,圣经紧接着就提到:
“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神国的福音。和祂同去的有十二个门徒,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路8:1-2)
于是,不少研究圣经的人都推测说,头一个女人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抹大拉的马利亚一亮相就披着神秘的外纱,让我们不容易认清她的真相。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圣经上出现了12次。数字12在圣经中是一个代表完全的数字。所以,不管法利赛人带着“墨镜”,把她看得如何黑,抹大拉的马利亚却是圣经中所记载的第一个耶稣亲口承认的完全得救者:
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路7:50)原文让我们看到,这句话中的“救”的动词时态是完成式。
难怪,她会成为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所见的第一个人。
8/06
“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神国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个门徒,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他身上赶出来。”(路8:1-2)
在抹大拉的马利亚身上,曾经有过七个鬼,这似乎是她留给人们最深、最黑的印象。然而,很少人明白这七个鬼的真面目。
从原文字典中,我们看到抹大拉的马利亚身上的七个“鬼”,是跟“分配财富和命运”连在一起的。由此可推,她原来可能是一个富有的人。尽管,我们不知道她以前的背景。可能,她还做了许多搭桥铺路的善事,不像人所想的又恶又狠。
透过抹大拉的马利亚,神让我们看清一件事:活在鬼文化盛行的世代,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倘若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污秽,就不可能在主的脚前伏下来,求祂的救赎和释放,从而摆脱鬼的缠绕。
同时,只有像抹大拉的马利亚一样,不但让主赶出她身上的鬼,而且,把一切都奉献了出来,跟随耶稣一直往前走。如此,不给鬼留下卷土重来的机会和餘地,才能与死里复活的主,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
圣经借此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千万不要把鬼当成“稀有动物”,或别人身上的“產物”。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人人巴不得名利双收的社会,许多人都在求“分配财富和命运”的“好鬼”来附身;或鬼来了根本就不想、不捨、不肯让牠走。如此,还谈什么赶鬼呢。
就算是神的仆人,许多看来似乎在十字架的道路上已看透了人生,但只要求名、求利、求地位的欲望不死透,就不管用什么名堂包装,仍然会为鬼留“后门”。
8/07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姊姊马大的村庄。(约 11:1)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祂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路 10:38-39)
这里,提到了另外一个马利亚,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伯大尼的马利亚。她静坐在耶稣脚前听道,得了上好的福份。
然而,耶稣进去的那一个“村庄”,到底是不是伯大尼,又值得探讨了。
注:以下内容需要下列会籍:“免费会员”和“永久会员”。建议您先通过本网的“一键快登”登录,然后点击这里选择“免费会员”,走过“零元购”程序后,再回到并刷新此页,就可看到下面的内容了。
[membership level=”1,5,6,7,8,9,10″]实际上,圣经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路加福音 10:38 中提到的“村庄”就是伯大尼。而原文中,约 11:1 的“村庄”带有冠词,它的前面还有“离开”的字眼。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是离开那“村庄”之后才来到伯大尼的。
而那一个“村庄”,可能就是位于加利利的抹大拉这个地方。当主耶稣最后一次从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上十字架时,有一些加利利的妇女也跟随祂走,其中包括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内。
若离开了加利利的那个村子——抹大拉,搬进了更加方便主耶稣出入耶路撒冷的伯大尼,从此,抹大拉的马利亚变成了伯大尼的马利亚,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8/08
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祂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约11:2)
在这节经文中所用的几个动词时态,都是过去式。在此之前,唯有路加福音第七章提到的那个女人,曾用香膏抹在主的身上,并用头发去擦耶稣的脚。
由此,我们便可推论,“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伯大尼的马利亚就是《路加福音》第七章中那个不提名的女人。同时,她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也就是说,那个不题名的女人,开始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后来称作伯大尼的马利亚。其实,这三个女人都是同一个人。
或许,有不少的人,心中宁愿认同那个不题名的女人,就是被鬼附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却难以认同被鬼附的抹大拉的马利亚,与伯大尼的马利亚会是同一个人。这也难怪,如此的一个“坏”女人,怎么能与信徒心目中的爱主的“楷模”——伯大尼的马利亚连在一起呢?
人们都把坐在主耶稣脚前的马利亚想像得太圣洁了。我们总以为,一个所谓属灵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着清白背景和良好记录的人。
倘若被七个鬼附身的事实,曾经在伯大尼的马利亚身上发生过。那么,有多少的理念就得重新思考一遍了。
实际上,神要我们监察的不是自己有多白,别人身上有多少鬼;而是要我们先看自己有多黑,心中有没有鬼。
8/09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甚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可14:9)
令人费解的是,如此爱主的伯大尼的马利亚,当她作了膏抹主这最后的一件事之后,就再也不见踪影了。甚至在主钉十字架的时候,也不见她的名字出现在主的身边。对于一位深深爱主,又为主特别纪念的人来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伯大尼一名的意思是“无花果之乡”。无花果在圣经中代表谦卑为怀,不显露自己的品德。伯大尼的马利亚,把香膏倒在主耶稣的身上之后,就自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名。这种与主一同“埋葬”的隐藏,不正是来自“无花果之乡”的圣徒,该有的风格吗?
然而,不要忘记,主曾经嘱咐门徒们在传福音时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纪念。实际上,主不但纪念伯大尼的马利亚,而且还高举了她。
当耶稣从死里复活时,第一个看见祂显现的人,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从抹大拉的马利亚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座“高塔”(“抹大拉”一名的意思是“高塔”)。这不明显地暗示说,当人望这高塔的时候,就要纪念那“无花果之乡”的马利亚吗?
如果说,这两个马利亚确是同一人的话,那么,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在“无花果之乡”已经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白”;而向外的见证却毫无忌讳地让人知道,她曾经是那样的“黑”,是主的恩典把之从鬼的捆绑中释放出来。
8/10
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在那里,对着坟墓坐着。(太 27:61)
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天快亮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来看坟墓。(太 28:1)
以上的两节圣经,在提到“那个马利亚”时,原文中都有一个冠词跟着“马利亚”。
也就是说,“那个马利亚”是跟前面的一个“马利亚”一样的。那么,这前面的“马利亚”又是谁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抹大拉的马利亚”,我们无法找到其他的“马利亚”。由此而来,我们可以推断,“抹大拉的马利亚”就是“那个马利亚”——伯大尼的马利亚。
而且,圣经明言:“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稣复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耶稣从她身上曾赶出七个鬼。”(可 16:9)
换言之,抹大拉的马利亚是第一个看见耶稣的人。若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不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谁能断定两个一直在一起的人,哪一个是第一个见到耶稣的人呢?
8/1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约 20:1)
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哭的时候,低头往坟墓里看。(约 20:11)
耶稣说:“马利亚。”马利亚就转过来,用希伯来话对祂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约 20:16)
以上的三节圣经,都各含有“马利亚”的名字。
但是,除了第一节的经文中,明确指出是“抹大拉的马利亚”之外。其他两节经文中的“马利亚”的身份,都是模糊不清的。
因为,这两节经文中的“马利亚”,在原文中都没有冠词跟随着。换句话说,从文法的角度而言,第二处经文中的“马利亚”与第一处经文中的“马利亚”并非同一个人;第二处经文中的“马利亚”与第三处经文中的“马利亚”又不是同一个人。那么,这该如何理解呢?
只能作出如下的解释:第二处的“马利亚”是指伯大尼的马利亚,这跟第一处的抹大拉的马利亚不一样。
第三处的“马利亚”是反过来指抹大拉的马利亚,它跟第二处的伯大尼的马利亚又不一样。
然而,变来变去的最终目的还是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让你明白:抹大拉的马利亚,与伯大尼的马利亚是同一个人。
如果你能认同这一点的话,就可以看到:伯大尼的马利亚在圣经上出现了11次,若我们把她成了不知名的“那个马利亚”——当作1次加进去的话,就成了12次——一个代表完全的数字。
前面说过,“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圣经上出现过12次。就连这一点,抹大拉的马利亚和伯大尼的马利亚都是一致的。这么多的证据摆在眼前,你说,她俩还不是同一个人吗?
8/12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祂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祂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太 13:55)
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并苏撒拿,和好些别的妇女。(路 8:2-3)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祂母亲与祂母亲的姊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约 19:25)
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徒 12:12-13)
又问马利亚安;她为你们多受劳苦。(罗16:6)
数字5是一个代表圣徒进入神里面的恩典,及受造者与创造的神联合的数字。
上面罗列了那么多的圣经章节,是想告诉你一件事:马利亚作为耶稣家谱中的第5个女人,凡是跟“马利亚”这名字连在一起的,都与数字5有着密切的关係。
请看:除了耶稣之外,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还生了四个儿子:雅各、约西、西门和犹大,一共5个人;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祂母亲、与祂母亲的姊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连同主耶稣一共5人。
在徒 12:12-13的经文里,出现的名字不多不少一共有五个:马可、约翰、马利亚、彼得和罗大。
在《罗马书》第16章中,保罗问候了许多同工,其中包括多受劳苦的马利亚。在此马利亚的前面,还有非比、百基拉、亚居拉、以拜尼土,一共5个人。
伯大尼的马利亚——其实是抹大拉的马利亚,一人算两名;家里还有马大、拉撒路,若把经常到她家的主耶稣也算进去的话,同样是5。
与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有希律、苦撒、约亚拿、苏撒拿,连同抹大拉的马利亚本身一共5个名字。
在圣经中,“马利亚”这个名字一共出现了54次。如果把《马太福音》第28章中2次出现的“那个马利亚”,及《约翰福音》第20章中2次身份不明的“马利亚”,一共4次都拿掉的话,就剩下50,再一次回到完整的数字5所代表的恩典源泉。
若伯大尼的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合而为一,恢复变成一人的话,则圣经上的6个马利亚就变成了5个。
此外,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名字出现了24次,相当于双倍的12;抹大拉的马利亚出现了12次;隐姓埋名的伯大尼的马利亚也出现了12次。
当看到眼前这么多代表进入主里面的恩典的5,及代表最后完全的12都聚到了一起,你说,这会是偶然的巧合吗?[/membership]